我们亲爱的余校长和海霞老师深入英伦15天,
除去在伦敦办公室的事务,
以及与LSE、UCL、SOAS等几所顶尖大学的十几名“大龄”宝宝小聚外,
11天行程5000多公里,探望了分布在全英32所精英私校,就读6年级 ~A Level的89名顶试“低龄”新生宝宝。

(由于此行主要任务所限,仅与身在伦敦又能时间契合的十几名LSE、UCL及SOAS的大宝宝们相见一叙,期待下次与更多我们的英伦大宝宝专门相聚,比心~)
今年的首站是TOP20的老牌贵族女校:
Queen Margaret's School.
新生L宝宝在短短的几周里已经适应得很好,
这天刚好周末,和我们聊完学业、生活,
她就开心地和小伙伴们抓住外出机会前往附近的中国超市啦;
而从10年级开始一直升到A Level的Y宝宝非常老资格,
微微细雨里熟门熟路带着我们逛起了以“花园”著称的校园。

(娃行千里母担忧,L妈妈这下可以稍微放宽心哦,宝宝适应得很好呢
)

(从10年级一路读过来的Y宝宝,英音已经很动听,不像小留学生,倒像土生土长的
拥有广阔校园的Ackworth School,
是全英历史最悠久的私立混合寄宿学校。
新校长带来的新活力不仅体现在设施设备大规模更新,
学校成绩排名也是嗖嗖地飙升。
我们和宝宝们在学校的会客厅来了一场小小的非正式长桌“会议”,
聊起学业,聊起室友,聊起各种有趣事。

(新生宝宝们,向师哥看齐哦,相信一年后的你们也会有不小进步!)

(激动的Y宝宝,冲上来就给余校长一个大大拥抱
)

(蒙蒙细雨,阻挡不了我们到户外凹造型的热情)![]()
在启迪、润养了世界文学大作家、牛津教授、《指环王》作者托尔金,
以及培养了《福尔摩斯》作者柯南道尔爵士的Stonyhurst College,
和3位优秀宝宝也是相见甚欢。
贴心Z宝宝不复当年初见时的腼腆,
和绅士翩翩的校方老师一起带我们用了近2小时探索了学校的1/8。
对语言及文学感兴趣的宝宝一定会喜欢这里,
除了古老充满历史感的建筑群,
以及柯南道尔爵士当年刻在课桌上的名字,
学校几百年来收藏的历史文物、绝版书及古书,
让老师忍不住双眼冒![]()
,
而这些都是对学生们开放的哦!
学校图书馆的工作老师拥有两个博士学位,
或许其中一个就是在这里做研究获得的吧?

(犹记得Z宝宝当年在我们上海GCSE课程班的毕业感言非常动人呢,时隔仅2年,感觉小姑娘飞速长大了)

(2017年vs2019年:一米九几的L宝宝不仅又高了,也更帅气啦!)
在英伦十强寄宿女校Burgess Hill School,
原本就开朗的J宝宝见到我们,
从头到尾没有停止过笑容,
讲起学校的任何事来都滔滔不绝,
欢声笑语中和在上海的老师也远程连线聊了起来~
可惜见面时间太短暂,
因为宝宝接下来还要去上课。
继续好好学习哦~

(大家的脸都高兴到发光有没有)![]()
长期关注我们的朋友,
对有钱任性的Royal Russel School想必相当熟悉了。
这所全英唯一4次接受过女王视察的学校,
地理课会到意大利庞贝火山上啊!
足球老师是前阿森纳明星球员啊!
话说我们以前的文章里罗列过详细数据,
进入这所精英私校的顶试宝宝,
90%毕业后升入世界Top50大学,
60%进入英国G5大学,
11%升入牛津剑桥。
当然还有以进牛剑的成绩考入全球第一兽医专业的传奇师姐哦!

(下午抵达遇上晴空,于是我们坐在球场边等待孩子们)

(室外风云变幻,顷刻暴雨,丝毫不影响和宝宝们在室内聊得热火朝天)
从伦敦驱车两个多小时到 Roedean School,
学校坐落在举世闻名的度假胜地布莱顿,
天气好时可在高处望见海对面的法国。
拥有女版”伊顿“称号的Roedean无需赘言,
我们几天前刚对这所英伦四大贵族女校之一做过介绍,
而学校的招生官不久前才亲赴我们上海办公室面试2020入学的宝宝,
今年入学的3个新生宝宝在这里都适应得很好,个个神采奕奕,
为你们点赞!继续加油哦【握拳


(充满健康美的Y宝宝,已经加入了学校曲棍球队。右图是一年前在上海办公室等待面试,是否还记得当时的心情呢?
)
Chigwell School,
St Francis‘ College,
St Margaret's School,
这三所名校的共同点是:
离伦敦中心市区很近。
我们在同一天去探望了三所学校的宝宝们。
建于1619年的Chigwell School整整400岁了。
作为伦敦地区非常非常受欢迎的学校之一,
它每年在全球范围只招约20个海外生,
进入这所学校的顶试宝宝可以说是相当优秀了!

(Chigwell的G宝宝基本没有经历适应期,几乎可以说是无缝对接)
而英国最好的女校之一St Francis' College,
以培养又有学问又有教养的淑女闻名。
毕业于这里的顶试宝宝全部进入世界TOP20大学。
做事井井有条的C宝宝带着我们参观学校,
又一起聊了很多大学申请事宜;
懂事的Z宝宝长高很多,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全力备考。

(在St Francis'还遇到一个小惊喜,我们发现了已经从这里GCSE毕业的顶试宝宝的优秀作品展示在学校橱窗内)
抵达St Margret's School时已是夜晚,
作为全英最古老的私立女校之一,
它是不少电影的取景地,
50%毕业生都升入了罗素集团大学。
和W宝宝从选课聊到学校饮食聊到half-term的安排,
姗姗来迟的可爱的H宝宝则已经在这里交到了好朋友!

地处剑桥郡的King's Ely,
是拥有上千年校史的老牌名校,
它坚守“低调的优秀”,
和伊顿、哈罗一样很少参与排名。
我们不仅在这里见到了年纪小小反而适应得比预想顺利的新生Z宝宝,
也与几位”老“生宝宝在学校餐厅一起用午餐。

(谢谢陪我们逛校园的”老“生W宝宝,英伦绅士魅力初露,老师们纷纷赞叹”长大了“!也给新生宝宝一个小目标,相信你在这样的校园和文化氛围中,也会一步一步成长为绅士型男哦,加油~)

剑桥郡的另两所强校:
MPW以及Abbey College,
在英伦动不动就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一干名校中,
它们都属于极为年轻的后辈,
然而后生可畏,两所学校都以产学霸闻名,
是不少目标直指牛剑的海外生的理想选择。
Z宝宝在这里的适应略慢,
关于现状以及未来,我们一起聊了很久;
另外4名新生宝宝状态不错![]()

地处伦敦附近,多年蝉联全英排名TOP20的
Bishop Stortford College,
是非常传统、全身心扑在学生生活和教学上的学校,
深受当地家长青睐。
它只招收不到5%的大陆学生,
在当今英国名校中也是非常罕见。
而我们顶试与其10余年的交往历史中,
送去的都是学校引以为豪的学生。
两位新生宝宝要加油努力,
向两位极为优秀的”老“生宝宝看齐哦![]()


地处布里斯托的Clifton College,
20多年来每年有20 名以上学生升入牛剑,
成功升读英国TOP10大学的学生约占八成!
在L宝宝的带领下,我们在校园里边走边聊,
一路走到女生宿舍大厅小叙,
看到几位新生宝宝适应这么迅速,
我们就放心啦!

跨过布里斯托湾大桥,
我们从英格兰到了威尔士,
前往Monmouth School for Girls这所全英排名第12的寄宿女校。
这天下午天气相当好,一路美不胜收,
而学校不仅美得令人心旷神怡,
环境更是清幽得太适合学习了!
我们和活泼的H宝宝聊天玩耍,
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度过学习生涯,
老师也很向往,只恨生得太早了哈哈【捂额![]()


(要不是必须赶回伦敦,真想陪H宝宝再到学校所在的小镇走走,甚至住下来呀)![]()
在每年都有毕业生升读牛剑的Ashford School,
我们等待了两个多小时,
才得以在下课间隙与宝宝们喜相逢,
新生Y宝宝已经加入学校橄榄球训练队,
而两位”老“生宝宝,
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就是大学申请了!

(何以解忧,唯有泡面)![]()
每年平均13%毕业生进入牛剑的
King's School Canterbury,
想必也无需过多介绍。
在这所与英国皇室有着上千年深厚渊缘的贵族名校,
我们从火车站下来,按距离远近,
先后探望了主校区及IG校区就读的宝宝们,
非常遗憾的是,
错过了在Junior校区的低年级新生宝宝【内心哭泣![]()

赶往以先进设施和高水准学术声誉闻名的
Kent College,与三位新生宝宝相见。
很会照顾人的W同学泡了暖香扑鼻的桂花熏茶,
真是冷冷秋雨夜的贴心宝宝啊!
看到Z宝宝和C宝宝适应得比我们预想的顺利,
很是放心了~

这次探望,我们有欣慰与喜悦:
面对面帮宝宝们解疑答惑,
一些原本令人担心的宝宝已经逐步进入正轨,
而且学习方面的觉悟进步了不少;
一些以前害羞的宝宝不停讲起学校的事儿,
整个人都开朗许多,自信心明显提升;

这次探望,我们有骄傲和自豪:
不少从GCSE,甚至更小年级,
一路升到A Level的宝宝,
瞄准了牛剑G5罗素等顶尖大学具体目标,
并且行动了起来。
这里忍不住还要再次强调,
不少宝宝适应得又快又好,
一步一步井井有条,冲劲满满,
除了自身”争气“,
远赴重洋入学前充分的生活和心理辅导,以及课程衔接准备非常重要。

这次探望,我们也有遗憾需要弥补:
虽然紧赶慢赶,还是错失了与几位宝宝的见面时机。
在坎特伯雷冷飕飕的秋夜大雨里,
抵达Kent College时已是20:10,
于是赶紧先联系4英里外下一站的Junior King’s Canterbury,
但是却马上就到宝宝的熄灯睡觉时间,
无论如何也是赶不及了……
再是Beechwood的宝宝们放了half-term假,
离开学校去了监护人家庭,
怎么协调也无法把空间放进时间线……
为了配合宝宝们的schedule,
不耽误上课以及各种文体、社团活动时间,
我们每天的行程都要各方联系,精密计算,
尽全力赶上课余和活动间隙。
地铁+火车+开车+步行,
一天四五个小时奔波在途是常规操作,
七八个小时也并不稀奇。

(拼拼此行的部分火车票合影,如果11年来的探访车票都保存下来,不知道能绕英伦几圈?想想还挺感慨
)
每天日出而作,午夜后方歇。
争分夺秒,只为了和宝宝们短短的5~30分钟相见?
多年的工作经验,或是同样身为父母,
都让我们深知:这是值得的。
且不说面对面对宝宝们的学业和生活做进一步了解,
以便更加有针对地进行指导的重要性;
以及到现场与英国校方、舍监又一次沟通,
让我们顶试宝宝获得校方更多关怀与照顾的必要性;
哪怕只是送去一个大大的亲人般的拥抱,
对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爸爸妈妈,
远渡重洋求学的十岁出头的宝宝们而言,
也会带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。
亲爱的宝宝们,请一定要记得,
此后的路途,
除了爸爸妈妈,撑你们的还有顶试老师我们。
有了困惑,遇上荆棘,我们在这里,
得了喜悦,期待分享,我们在这里。
你们要做的,就是开足无愧自身的马力,
向着人生中一个个灿烂的目标,
奔跑,冲鸭!![]()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