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很多家长会陷入一个误区,就是过度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。其实从欧美这几百年缔造的教育神话来看,传授书本知识只是教育很基础的一环,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,塑造健康的人格。
其实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这个问题,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,说到改变,谈何容易?当你同事、朋友、邻居的孩子都在外拼命补习,你是否还能坚持让自己的孩子去大自然里尽情玩耍?
尽管大环境如此,但是此刻家长们更需要坚定对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。因为最近有一份来自哈佛的对200名孩子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,主动性和自制力是影响孩子走向成功的主要因素。而主动性和自制力便是健康人格中很重要的两个因素。
人格教育比文化教育影响力更大,也更应被注重。孩子懂怎么与人沟通怎么相处会对未来有更大的帮助。
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因为最容易教好孩子的时间是10岁以前。不仅因为在这段时间内,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远大于老师,更因为这时孩子对父母一般抱有“崇拜”心理。
在孩子进入头疼的青春期后,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原则便是互相理解与尊重,家长此时应使用积极的话语风格,尽量避免消极的谩骂,要帮孩子建立自信。改变家庭关系的关键是学会倾听和尊重对方。父母首先要成为孩子的榜样,比如父母自身拥有几个好的习惯,或者陪着孩子一起养成几个习惯。
在英国美国这些人才辈出的国家,教育使两代人共同成长。父母引导孩子对某个好习惯或者好品格产生兴趣并形成持久训练。在他们的教育理念中,如果父母能帮助孩子培养几个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和品格,才是最伟大的礼物、最了不起的爱。
我很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期盼,但教育不只是功利。